返回列表 发帖

人生要义在明理(兼谈书目)——转自网络

(转自陈全林先生博客)
    不论是否学习佛道文化,人生的要义在明理,明理对任何一个人都是重要的。我们在口头上说某某“不讲道理”。就是说这个人是不明理的人,我们说某某“是一个懂道理的人”。说他是一个明理的人。明理,理的范围很广,小到生活之理,工作之理,为人之理,治家之理,治国之理,大到天地万物的真理,“一切圣贤以无为法”而有差别的那个建立在“无为”基础上的唯一真理,佛道文化所探讨的,姑且称为“道”,中国人向来把“道理”并举,道即是理,理即是道。
    我们经常探讨佛道文化,也是探讨道理,道理,我们也称为“见”,有正见、邪见,所以,生活中,理和道,也有真理歪理,有正道邪道。成语中的“歪理邪说”、“旁门左道”就是批评之语。孔夫子说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”。也是明理的问题,明理透彻,可以安顿身心,生死就自然超越了。孔夫子的这句话,如果以禅宗解脱道的眼光看,也是解脱的境界。孔夫子还是“预知时至”的哲人,跟大禅师预知时至一样,能提前知道自己的死亡时间,《史记》里记载过,儒家经典记载过,可见,孔夫子的修行境界非常高。修行,不是佛道的专利,很多古老文化里都讲修行。
现在很多人热衷于修行,可是,不明理就是盲修瞎练。在正统的佛道文化来看,不具有正见而修持,很危险不说,还不容易成就。就丹道而言,先要穷理、尽性、炼己、持心,在这个基础上修炼才容易成就,不是练练气功就能成就的;密宗的大手印、大圆满,也不是修修气脉明点就能成就的,一定要有相应的见地,才能成就。比如道家说的“黄道”,也即密宗之中脉,不是有为法能打通的,与心性,与智慧,与见地,与大愿、菩提心都有关系,那些人以为靠观想、闭息鼓腹就能开通中脉的看法,不仅是妄想,而且是见地不到。中脉在丹道是“神路”,元神往来之路,在密宗是法身和智慧之所在。所以,见地的问题非常重要。
如何明理?需要探索。我研习传统文化二十余年,从中学时代读《四书》、《老》、《庄》、《金刚》算起,开始走上明理之路,我不敢说我是一个明理的人,因为,我们没有证到究竟解脱时,明的理是相对的。个人对明理的认识如下,写出来供大家参考。
    读书明理,通过阅读圣贤的伟大经典、佛道的根本经典来明理。有朋友要我开书单,以便入手学习传统文化,想了想,我大致列一个单子,儒家的,《易经》、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《孟子》,这是必读的书,再读一本《史记》,对理解人生与历史非常重要,还能提升文学境界。道家的书,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、《列子》、《鬼谷子》、《关尹子》、《阴符经》《参同契》、《黄庭经》、《钟吕传道集》、《灵宝毕法》、《悟真篇》、《青华秘文》、《大丹直指》、《五篇灵文》、《吕祖全书》、《三丰全集》、《伍柳仙宗》、《大成捷要》、《神仙传》、《列仙传》、《续仙传》、《历世神仙体道通鉴》,外加文学作品之唐宋传奇里的个别篇章、《聊斋》、《西游记》、《封神演义》、《绿野仙踪》、《八仙得道传》,以及其他很多仙道小说如《韩湘子传》、《何仙姑传》、《七真传》等,这样,修道的理法术诀、境象果地全有了,这些小说非常重要,很多仙诀和重要修炼景象就藏在其中,古人是借小说而演道的;佛家的经典,《金刚经》、《心经》、《圆觉经》、《法华经》、《维摩经》、《楞伽经》、《楞严经》、《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》、《阿弥陀经》、《无量寿经》、《六祖坛经》、《五灯会元》,《高僧传》,以及历代高僧与大居士的文集、禅诗集,特别是,明代四大高僧的文集要阅读一部分,紫柏、藕益、莲池、憨山,各选几种代表作,像莲池大师的《竹窗随笔》、《弥陀经疏要》,藕益的《灵峰宗论》等为必读。近代高僧的著作如《印光大师文钞》、《虚云和尚云栖法汇》,以及当代南怀瑾、陈健民这些大师的全集,都要研读,能开正见,能指大道。修道要懂中医,所以,中医基础要学,《黄帝内经》和《神农本草》要读,是必读之书。此外,文学作品能开启智慧,直抒性灵,所以,历代的诗词要读一些,古文名篇如《兰亭序》、《归去来兮辞》等,都要涵咏,没有古文基础,读经典就很困难,其他小说如《三国》以了解世情机谋,《水浒》以了解江湖文化,《红楼》是最高的禅道小说,人情人性与解脱妙理,无不包含。现代小说如《蜀山剑侠传》也要阅读,神奇瑰丽的想象后面也有作者灵性思维以通玄道的精华。其他,喜欢密宗的,米拉日巴大师的文集和传记要读,宗喀巴大师的文集和传记要读,莲花生大师的传记要读,西藏很多大师如马尔巴、若琼巴、热罗大师的传记都要读。此外,现代很多印度圣贤如喇嘛尊者、韦达大师、克里希拉穆提的著作都可以阅读,以作参考。这些作品对引导正见、提升灵性有很多重要作用。
如果能将我所列以上书目做一长时间的阅读,那么,明理的问题,将不是问题。阅读圣贤经典是很重要的,不要急于求成,这些书,至少在五年内阅读完,有计划地读书。
    即事明理,通过在生活中做事来明理,亲人的死亡可以使我们悟无常的道理,可以体会“爱别离苦”,自己生病时的痛苦中可以观察无常,发起出离心、求道心,在是非矛盾中观察人性,觉悟人生,在功过得失中感悟佛道的真理,都是即事明理之路。
    师承明理,依善知识的开示而明理,“听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”,也是缘于“听”而明理,“从闻思修入”,闻,听闻智者的教诲,可以明理。
悟道明理,自己在不断的人生体验中明理,很多哲学家、伟大的文学家、政治家,他们所明的理,都与“悟”性有关,何况佛道的修持,需要自悟自证,自己领悟了的理,一定要在经教上印证,所无是否正确。这样自悟所得,最为重要。
    定慧明理,很多高深的理,比如空性、法身、法界,没有相当的定慧的熏修,是不会真正明白的,即便有所明白,也仅仅是文字相的理解,未必是真正的悟,所以禅宗有“解悟”和“证悟”之不同,解悟,自己了解、理解之后明白了一个道理,证悟,是定慧中修持而证,佛如是说,我如是证。定能生慧,慧中有道有理,一切道理也在定慧中,被定慧所摄。没有非常深的定慧,很难有圆满的见解。
圆觉明理,这时所明之理是最透彻的理,是佛的境界,佛于菩提树下静坐七日,证得圆觉,便说:“奇哉奇哉,一切众生,皆具如来智慧德相,但因妄想执着,不能证得。若里妄想,一切智,自然智,皆得现前”。这是佛的圆觉后的彻底见解,心、佛、众生,三无差别。
    我们初修初学的人,做好读书明理、即事明理、师承明理,这是基础,是入手,再深入,进入到悟道、定慧和圆觉中,虽不能至,心向往之,要有理想。何况,根据佛道的理念,只要有正见、明师的引导,只要选择了契机的法门,只要下够了修证得功夫,是可以即生成就的。佛道皆有大师为我等作证,六祖慧能、米拉日巴、吕祖三丰,皆是榜样。
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