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发帖

第七洞天——罗浮山洞天

罗浮山洞天,号“朱明耀真天”(“耀”,一作“辉”)。在博罗县(今属广东)。从博罗长宁镇进入罗浮山,约6公里,便到罗浮山门,朱明洞景区也从这里起步。门额“罗浮山”为著名书法家秦?生手书。“罗山万仞云中起,浮岛一峰天外来”的楹联,形象地概括了罗浮山的气势和“浮山嫁罗山的神话故事”。
朱明洞天,是罗浮山十八洞天之首,是道教第七洞天、第三十四福地。洞天是道教的称谓,朱明洞天原意为“朱明耀真之天”。 朱明洞天由象山、狮山、梅花山、马山环抱。前临溪涧,背依青山,林木参天,环境幽雅,仿如世外桃源,是罗浮山风光精华所在。
朱明洞天有呈拱形的洞门,坐北向南。门楣有楷书“朱明洞天”四字。洞内大洞套小洞,有桃源洞、蓬莱洞、蝴蝶洞、清霞洞、俩仪洞、泉源洞、梅花洞7个小洞天。洞内有冲虚观、朱明亭、东坡亭、旷心亭等古建筑。还有遗履轩、仙人卧榻、飞来石、蓬莱径、洗药池、炼丹灶、白连池、会仙桥等名胜古迹。
最早来到这里修道的是秦代山东琊琅的安期生,以后是朱灵芝等人。东晋葛洪在朱明洞建冲虚观修道,服自炼仙丹,“尸解得仙”。从此,冲虚观名扬海外。90多岁高龄的明朝南京礼部尚书湛若水(增城人),在朱明洞建精舍讲理学,“从游者三千余人”,使这里逐渐成为岭南的道教圣地。
罗浮山位于广东省博罗县西北的东江之滨,纵横广袤250公里。在道教的洞天福地中,罗浮山为第七洞天朱明耀真洞天,第三十四福地——泉源福地。亦称东樵山,与南海市的西樵山为姐妹山,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曾把罗浮山比作为“粤岳”,素有“南粤名山数二樵”的盛誉。拥有九观,十八寺,三十二庵。据《罗浮山志》,罗浮山乃罗山、浮山二者之合称。传说浮山是蓬莱仙岛的一个别岛,随风浪从东海飘浮到南海,附于罗山,因此取名罗浮山。罗浮山在很早已前就被认为是神仙的洞府,南海的“蓬莱”,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,吸引着历代文人羽士前来游览或栖隐。公元4世纪东晋时,道教著名人物葛洪就曾经来这里修炼传教,并开始修建一些道观,使这里逐渐成为岭南地区的道教圣地。此后,历代朝廷都很重视罗浮山的地位,经常给予支持,这里就成为全真派的中心之一。
冲虚古观是其中保存最完好的道观,位于罗浮山北侧。它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建筑,包括山门、正殿等,建筑面积有4400平方米。有殿宇五重,分别为灵官殿、三清殿、黄大仙殿、吕祖殿和葛仙殿,此外还有寮房等附属建筑百余间。古观内有很多有价值的艺术品,供奉着许多神仙包括葛洪、吕洞宾等,还保留一些遗迹,联系着古老的神话传说。
观内有三奇:主殿三清殿周围大树环绕,屋顶却无落叶;观内无蜘蛛网;长生井井水能治病,昔日名曰“神仙水”,斗米才能换斗水。
葛仙祠后有葛洪建造的丹灶。丹灶旁原有苏东坡书“葛洪丹灶”四字,已泯灭。现在所刻的“稚川丹灶”四字乃是清乾隆年间广东提学吴鸿为此重题。灶顶高3.6米,四角形底座边长2.25米,基座是由八角形坛体边长0.8米的花岗石砌成,有八个立位,分别雕有八卦符号及瑞鹤、麒麟等灵禽异兽的各式图案。在四角的石柱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云龙浮雕。丹灶之上有一个三足鼎,叫“未济炉”,是罐形的炉体,象一个葫芦药瓢似的,中间有一个可转动的柄,盖子是荷叶形的,看起来十分别致。
冲虚观内还有一个八角形的水池,是葛洪的“洗药池”。据载,葛洪时常为民采药,这池便是他洗药草的地方。葛洪曾广泛搜集和整理民间的各种验方秘方,写成了《肘后备急方》等医书。清代诗人丘逢甲为追忆葛洪,在洗药池畔的巨石上镌刻题诗云:“仙人洗药池,时闻药香发;洗药仙人去不还,古池冷浸梅花月。” 冲虚观后的朱明洞相传是葛洪修道成仙的地方。宋代著名道士白玉蟾曾在此修道传教。朱明洞座落在罗浮山下的深谷丛林中,那里万籁俱寂,只有小溪流水,淙淙作响,幽静雅致,俨然仙境。


3.jpg




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