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当太极拳

王屋山的风景(1)

王屋山

       铁松养生福地之王屋山,天生地出有自然风光,更因其道教文化的衍盛而闻名于世。这里道教文化的特色异常浓郁,被尊称为道教“天下第一洞天”,曾吸引一批批高道名士在此修炼,如司马承祯、玉真公主、孙思邈等。
       王屋山不仅是道家人物采药炼丹、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之地,它还以其集雄、奇、险、秀、幽于一体的自然景观,吸引了众多的帝王将相、文人墨客来此寻幽探胜、陶冶情操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皆游览于此,留下许多摩崖石刻和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。诗仙李白有“愿随夫子天坛上,闲与仙人扫落花”的佳句。大诗人白居易也盛赞“济源山水好”。
天坛山
      
铁松养生福地-王屋山
铁松养生福地-王屋山
 
       此峰为王屋山主峰,海拔1715米。相传为轩辕黄帝设坛祭天之所,为炎黄子孙寻根祭祖之地。南临华盖峰,北依灵山峰,东有日精峰,西有月华峰,大有“唯我独尊”的王者气魄。自古以来,被道家尊为“五岳四渎,十大洞天,三十六小洞天,神仙朝会之所”北京故宫、天坛的主要建筑上,居然有着完整的天坛山形貌风格:天坛山由上向下号称三屋(升天石、五彩坛、山体),而故宫内象征着权力的核心建筑三大殿(太和、中和、保和)、天坛公园内的三大祭祀建筑(圆丘坛、皇穹宇、祈年殿)均建在三层汉白玉基座上。天坛山由南向北号称三生(华盖、天坛、五斗三峰),而故宫三大门(前门,午门、太和门)、三大殿、三大宫(乾清、交泰、坤宇)和天坛三大建筑都巧妙地构成大三重小三重。这是由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,方嫌每年一度的北京至济源王屋山行程太远,道路坎坷。故在北京依据济源天坛峰的自然造型而建,直至现在。
  天坛山兀立高耸,山势如王者之屋,而故宫内的千秋亭、天坛三大建筑均采用圆形建筑风格,其状如屋。登临天坛顶,可观赏“天坛日出”、“天坛日落”、“天坛云海”、“天坛倒影”、“王母仙灯”等绝妙的自然景观。
天坛阁
       
铁松养生福地-王屋山之天坛阁
铁松养生福地-王屋山之天坛阁
 
       天坛山-天坛阁位于王屋山主峰_天坛峰。据唐代《道藏》中的〈真诰〉、〈于黄帝本行记〉等书记载;黄帝曾于王屋山清斋三日,登山至顶琼林台祷上帝破蚩尤之策。黄帝依命杀蚩尤于冀,天下乃无不克,海内安然。此处因为华夏始祖轩辕黄帝设坛祭天之所在,故称“人皇”一统天下的历史文化底蕴,向为道教所崇拜,称其为“五岳四渎、十大洞天,三十六小洞天神仙朝会之所”。元初改为“总仙宫”,由丘处机的高徒李志常(号真常子)题写宫名,字体端庄雄伟意为天下神仙集会之宫殿。分五层(含地下室两层),第一层为“一统圣地”厅,第二层为“第一洞天”厅,意思是“道教第一洞天”,第三层为“人杰地灵”厅。
日精峰
      
铁松养生福地-王屋山之日精峰
铁松养生福地-王屋山之日精峰
 
      天坛山-日精峰日精峰海拔1524米,为天坛峰的左侍卫。因该峰“日初出晶彩灿然”,故名。是王屋山观日出的最佳地点。黎明时分,人们立于峰巅,极目东望,只见旭日如生沧海,顿时霞光万道,光照人间。古诗“星斗半沉苍山翠,红霞远照海涛分”、“仙飚石上起,海日夜中明”,“最是扶桑红日上,清光先照玉英蓉”,说的都是日精峰上观日出的情景。
 
天坛神路
      
铁松养生福地-天坛神路
铁松养生福地-天坛神路
 

       自紫微宫至天坛峰顶,有一条绵延4公里长的形如瘦龙露骨的山脊,自下而上,曲折盘旋,人称“瘦龙岭”,或曰“苍龙岭”。又因其为八方香客和观光者登天坛的必经之路,故又称“天坛神路”。从天坛神路山脊线到天坛山顶,相对高差950米。山脊上出露的岩石都是古老的各种深、浅变质岩,经长期风化、剥蚀,因岩性抗蚀能力的差异,在硬岩出露区山脊就突起变高或形成陡坎,在软岩出露区就变成山脊的低凹处或成为缓坡处。沿途隔三间五安置着小型简朴的砖石小庙,大小庙宇如金丝串珠,有看山庙、二仙庙、望仙坡、碧玉坡、土地庙、铁梁庙、雷公庙、电母庙等,几乎都座落在地势较宽缓的软岩缓坡区.它也是人们攀登较陡山脊后,需要休息和观赏秀丽山景的地方。